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 37 岁,因阴道分娩后 5 天,间断畏寒发热 4 天于2018 年 12 月 7 日转入本院。
血红蛋白( Hb) 87 g/L,白细胞计数( WBC) 9. 1×109 /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 86. 1%, C 反应蛋白( CRP) >180 mg/L,降钙素原( PCT) 6. 10 ng/ml。胸片、盆腹腔超声检查未见异常。予以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3. 375 g,每天 4 次; 替硝唑0. 8 g,每天2 次治疗,疗效欠佳; 调整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 5 g,每天 4 次; 替硝唑 1. 6 g,每天 1 次治疗,仍有间断高热,遂以“产褥感染”于 12 月 7 日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
右侧附件区炎性改变较前吸收,准予出院。因无哺乳要求,院外口服利伐沙班 20 mg,每天 1 次抗凝治疗。2019年 1 月 16 日复查腹部 CT: 下腔静脉显示清楚,其内未见充盈缺损及异常强化密度影,右侧卵巢静脉未见确切显影,停止抗凝治疗。
早期报道其发病率约 为 1/3000 次分娩( 剖宫产约1/800、阴道分娩约 1/9000) [3],近来报道为 1/600~1/2000,可能与剖宫产率及有效诊断增加有 关[2]。约 80%~90%见于右侧,究其原因与右侧卵巢静脉以锐 角汇入下腔静脉、更长、更易受增大的子宫压迫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