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13岁,身高133 cm,体重27kg,ASA II级。因头晕不适2周余,诊断为四脑室肿瘤。外院头颅CT示:四脑室占位,伴脑积水。头颅增强MRI提示:四脑室-颈4椎管内占位,伴幕上脑积水。患者1周前呕吐1次,对症处理后好转。病程中无四肢乏力、行走不稳,无视力、视野改变等。
查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眼球运动可,面部感觉对称,双耳听力对称,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直线行走不稳,闭目难立征(Romberg征)(一),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5分。术前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ECG显示窦性心律不齐;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拟在在全麻下行四脑室^页4椎管内肿瘤切除术。
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HR106次/分,BP107/71mmHg,SpO2 99%。静脉给予咪达唑仑1mg、芬太尼0.1mg、丙泊酚4μg/ml(TCI)、罗库溴铵30mg行麻醉诱导,可视喉镜下行经鼻插入气管导管,确定导管深度后固定。然后建立AlneX-line以及导尿。诱导后将患者改为俯卧位,Mayleld头架固定,并重新确认气管导管位置。手术切口为后正中入路,上至枕外隆突,下至颈4棘突。常规消毒铺巾后开始手术。术中以丙泊酚3.5~40μg/ml和瑞芬太尼3~4ng/ml TCI泵注及间断推注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当术者分离上颈段近枕骨大孔处肿瘤组织时,枕大池脑脊液突然大量涌出,双侧小脑组织逐渐肿胀变紫。此时,HR由80次/分突然降至32次/分,BP暂无明显变化。随后HR快速上升至140次/分,BP也迅速升高至160/90mmHg。立即静脉给予芬太尼0.1mg、罗库溴铵5mg加深麻醉,维持丙泊酚耙控浓度在4μg/ml、瑞芬太尼4ng/ml,并静注艾司洛尔、尼卡地平等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血压和心率。麻醉医师与术者考虑患者有急性颅内出血的可能,于是紧急关颅,并行头颅CT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额颞硬膜下急性血肿。 立即行左侧额颞开颅血肿清除术,切开硬膜后发现新鲜血肿约60ml,并予以清除,同时在颅底可疑破裂的导静脉处予以明胶压迫止血。血肿清除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正常范围。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出血量、尿量和血气分析结果,给予补液以维持脑灌注。随后,在俯卧位下再次经原切口开颅,并全部切除椎管内剩余肿瘤组织。手术结束后约15min,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存在。 复查头颅CT示:硬膜下血肿已全部清除。患者保留气管导管返回神经外科监护室。术后随访:术后第1天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予以丙泊酚镇静、哌拉西林抗感染、雾化吸入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预防癫痫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意识状况逐渐好转,遵嘱活动,但无咳嗽反射,遂于术后第13天行气管切开。术后第25天拔除外引流后,患者神清,遵嘱,自主睁眼,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左侧眼球外展活动稍受限,四肢活动可。于术后第30天转院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