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上颌骨矢状骨折

袁医师   重庆垫江县人民医院
上颌骨骨折

主诉 病史

病人殷某,男,35岁,于2015年6月15号上晚班途中遭遇车祸,致面部外伤急诊入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上颌骨多发性骨折,鼻骨骨折,收住耳鼻喉科,在鼻骨复位后转入口腔科继续治疗,入院时CT检查示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伴矢状旁正中骨折,下颌骨完整。主诉为咬合紊乱,不能咀嚼食物,要求恢复咬合功能。  

查体 辅查

入科检查:病人全身状况良好,鼻骨骨折已复位,面部基本对称,软组织挫伤已愈合,口内黏膜完整,咬合紊乱,嘱病人咬紧牙时,显示上牙弓后段变宽,后牙开颌,11和12之间出现2mm间隙(受伤前未见),咬合关系,颧牙槽嵴处因距受伤已逾20d,未触及明显骨台阶,摇动矢状骨折区两侧未有浮动感。诊断为上颌骨矢状骨折,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征得病人或其近亲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诊断 处理

上下颌取模,将上颌模型沿矢状向骨折线处凿断,因为下颌骨完好,利用模型外科以下颌骨为参照系,对位上颌咬合关系,使之恢复病人受伤前咬合关系,确定好咬合关系后,重新固定上颌模型,上颌架,制作上颌矢状骨折定位导板。病人鼻插在全麻下,经上颌前庭沟切口入路,充分显露上颌骨,沿原骨折线,去除纤维性骨痂,解离骨折断端,利用定位导板复位上颌骨,在上下颌的前份及两侧各打三组牵引钉,固定对位好咬合关系,在双侧颧牙槽嵴,双侧鼻旁分别钛板固定以及11,12矢状骨折裂开处,即上颌牙槽骨近梨状孔下方加一块钛板横向固定上颌骨,关闭创口,术后病人安返病房,未做颌间牵引。术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检查,病人恢复良好,咬合功能正常。20个月后复查,病人咬合稳定。

发布于 19-11-10 23:04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