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患者女,12岁, 【主诉】间断性腰骶部疼痛不适2年,加重伴行走不稳半年。 【现病史】2年前患者于当地医院行腰椎及骨盆正侧位X线片检查,诊断为“骶骨畸形”。近半年来坐立后出现腰部疼痛逐渐加重,行走时步态不稳,走路摇摆,腰部出现倾斜。以“骶骨发育不全合并脊柱骨盆分离”于2011年12月14日收入院。【家族史】父母均体健,母亲否认孕期糖尿病及既往糖尿病病史。
【体格检查】步态不稳,走路摇摆,骨盆不对称,左侧髂棘高于右侧,脊柱腰段向左侧旋转侧凸,平卧时双肩基本等高,双下肢对称等长等粗,C7棘突铅垂线偏离臀中线约1.5CM,左侧臀部肌肉部分萎缩,四肢各关节无活动障碍,双侧躯干肢体感觉、运动及肌力基本对称,双侧生理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体重32.5kg,站高144CM,坐高74CM。 【辅助检查】脊柱X线片示腰段左侧凸畸形,Moe法腰椎旋转Ⅱ度,顶椎位于L2/3间隙,上端椎为L1,下端椎为L5,侧凸Cobb角15°,骶骨左侧发育不良 。螺旋CT三维重建示左侧S1~S5骶骨翼发育不良缺损,伴左侧髂骨旋转漂浮,骶髂分离 ,站立及负重时左侧髂骨明显高于右侧,骨盆倾斜 。
【初步诊断】诊断为先天性骶骨发育不全合并脊柱骨盆分离。 【治疗】术前给予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SRS-22评分功能/活动度、疼痛、自我形象/外观、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10、6、13、6分。全麻插管成功后,取俯卧位,常规安尔碘消毒,铺无菌巾单,粘贴刀口膜。取L5~S4后正中直切口,长约10CM,依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腰背骶筋膜,棘突旁骨膜下钝性剥离显露L5~S4棘突、椎板及双侧骶髂关节和两侧的髂后上棘,见左侧骶骨翼发育缺损、左侧S1~S4椎弓根发育缺如,骶管硬膜囊外露,分别于双侧髂后上棘置入髂骨螺钉各1枚。在发育正常的右侧S2棘突上开孔,安装预弯连接棒穿过S2骨性棘突,髂骨-骶骨-髂骨内固定完成锁紧尾帽,C型臂X线机透视内固定位置良好,冲洗伤口,低位留置引流管1根,清点敷料及器械数目无误,逐层缝合伤口,4-0可吸收线缝合表皮,无菌敷料包扎。术后CT重建证实连接棒完整穿过棘突。术后患者站立位及负重时X线片示左侧骨盆向上移位及漂浮纠正。术后1年患者SRS-22评分功能/活动度、疼痛、自我形象/外观、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18、14、16、13、8分。术后1年时CT重建示左侧髂骨螺钉端有骨痂开始生长并向发育缺损处延伸,脊柱全长X线正位片示患者双肩等高,骨盆倾斜及腰椎侧凸维持良好。术后5年脊柱全长X线片示双肩等高,骨盆及脊柱矢状位平衡维持良好;CT重建示左侧髂骨到骶骨处,内固定周围骨痂大量形成,左侧形成骨痂明显大于对侧;沿双侧髂骨螺钉方向CT平扫示双侧骶髂关节已经完全骨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