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资料】 患者,女,60岁,身高156cm,体重54kg 【主诉】 因“发现左侧臀部包块3个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3个月前坐位时发现左侧臀部包块疼痛不适就诊。左臀部坐骨结节处可扪及1包块,约4cm×4cm大小,质稍硬,轻压痛,边界清,可推动。行超声检查示左臀部异常回声。患者既往有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于2008年在本院心胸外科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恢复好,心功能I级,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辅助检查】 入院后完善常规术前检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功能正常:PT24.8s,APTT44.3s,INR2.29,
【治疗】 停用华法林,改低分子肝素抗凝,监测凝血功能,术前凝血功能检测提示正常。术前访视,患者2008年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受损,甚至不能识别近亲家属,因此强烈拒绝全麻,要求保持清醒。患者已停用华法林8d,改用低分子肝素,目前低分子肝素也已停用1d,复查凝血功能正常,无椎管内麻醉禁忌,但向患者告知椎管内麻醉风险,告知因术后血栓形成风险需及时恢复抗凝,可能增加椎管内出血的风险,术前评估椎管内麻醉弊大于利。患者坐骨结节囊肿位于臀大肌深面,外科医师表示局部浸润麻醉难以完成。多学科讨论权衡利弊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后,拟定在单侧骶后孔阻滞下实施坐骨结节囊肿切除术。患者右侧卧位,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骶后孔阻滞。在超声下分别识别左侧的S1~S4骶后孔,采用神经刺激针(德国PAJUNKSonoplex)平面外/内法逐一进行阻滞,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7~8ml,观察药液扩散。超声下骶后孔显像如图1所示。操作结束后10min,检测针刺痛觉减轻及消失平面并标记,阻滞范围循骶神经分布,完全覆盖左侧手术切口范围,而右侧下肢感觉和运动无明显影响。麻醉操作结束后30min手术开始,手术持续1h48min,患者清醒配合,未诉疼痛不适。术后4h访视,患者诉伤口无疼痛,术侧下肢肌力已恢复正常,对本次麻醉极为满意。术后6h患者恢复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当日晚8点恢复口服华法林,未有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