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直肠类癌重复癌

白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直肠类癌

主诉 病史

患者,男,53岁。因“结肠癌术后9个月,发现大肠多发隆起1个月”入院。既往史无特殊。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间断口服止泻药物可缓解个月后出现大便带血伴腹痛,结肠镜检查提示距肛门18cm处见一巨大新生物,向腔内生长,肠腔明显狭窄,内镜无法通过,病理检査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癌待排除。

查体 辅查

入院后査三大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及心电图等均正常。乙肝五项标志物均阴性。术后9个月在结肠镜下行降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超声内镜检查提示直肠隆起起源于黏膜肌层,给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顺利。术后直肠隆起病理提示直肠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诊断为异时性直肠类癌重复癌。

诊断 处理

行乙状结肠切除+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术后大体标本病理检查提示乙状结肠高中分化腺癌,累及小肠局部浆膜并浸润至黏膜下层。术后恢复尚可,术后半年行6个周期化疗及1个周期(23次)放疗。术后 8个月余患者复查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炎,降结肠息肉,直肠隆起性病变。

随访 讨论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有关直肠类癌、重复癌越愈来愈多。但直肠类癌引起的重复癌报道较少。类癌亦称类癌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通过分泌5-羟色胺、激肽类、组织胺等生物因子产生类癌综合征。因瘤细胞容易聚集成巢,病理形态似癌,但其生长缓慢,罕见转移,呈低度恶性,故称为类癌。绝大多数类癌发生于胃肠道,国内以直肠类癌占首位,国外以阑尾类癌最常见。直肠类癌多缺乏特异性或无临床症状,属于后肠类癌,也不产生血清素,一般不出现类癌综合征,多在内镜检查时发现。 本例患者也是因结肠癌术后常规结肠镜复查时发现。直肠类癌大多距肛门8cm以内,需重视直肠指诊的诊断价值。直肠指诊若触及可移动、质地较硬、光滑的圆形结节,需考虑直肠类癌的可能。直肠类癌多无特异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和内镜(包括超声内镜),其确诊需病理检查。直肠类癌直径<1cm者很少发生转移,可通过内理,包括EMR、ESD达到完全切除。完全切除标准为基底无类癌组织,各边缘有0.2cm以上非类癌组织。本例患者行ESD完全切除病灶。

发布于 19-01-15 18:34

0 个评论

暂无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