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岁,主诉:发现患儿打鼾1年。患儿家属述发现患儿1年前睡眠时张口呼吸,伴鼾声,喜仰卧侧头位,平卧正位不配合,夜间不能安静入睡,躁动,白天显倦怠,注意力不集中,较急躁,家属述患儿时有咳嗽,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就诊,鼻内镜检查结果示双侧鼻道水样分泌物,腺样体肥大,约占后鼻孔9/10;拟以“小儿鼾症”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可,胃纳一般,大小便未见异常,睡眠欠佳.
体征:T36.5℃,P90次/分,R20次/分,109/57mmHg,全身一般状况良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4.专科检查:双侧外耳道干燥,少许丁宁附着,双侧鼓膜完整,无充血,标志尚可,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无隆起及触痛,鼻粘膜稍充血,双侧下鼻甲肿大,鼻中隔右侧稍偏曲,双侧鼻道见少许分泌物,腺样体增生明显;张口无受限,咽粘膜无充血,软腭、悬雍垂粘膜无充血,咽侧索稍肥厚,双侧扁桃体Ⅲ°,咽后壁淋巴滤泡稍增生,见粘脓性分泌物倒流,舌体未见异常,舌根部淋巴滤泡稍增生,会厌粘膜无充血,梨状窝无积液,未见异常新生物;室带无红肿,双侧声带视不清; 辅助检查:我院鼻内镜下示:腺样体增生后鼻孔9/10.
诊断:小儿鼾症。完善相关检查:如抽血、心电图及胸片检查,了解身体一般状况;术前睡眠呼吸监测,了解睡眠呼吸情况,未发现手术禁忌症,送手术室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咽部温控消融治疗术内镜下鼻咽部肿物切除术”。麻醉平稳,术程顺利,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予抗感染及补液等对症治疗。
出院情况:患儿恢复良好,咽部疼痛不明显,无咳嗽、咳痰,无鼻塞及流涕。查体:外鼻无畸形,鼻中隔居中,黏膜无明显充血,鼻道无分泌物,张口无受限,双侧扁桃体窝白膜覆盖,咽后壁无分泌物倒流。小儿鼾症,是指因部分或完全性上气道阻塞而导致睡眠中出现低氧血症, ,而致生长发育停滞、心肺功能异常、神经损害、行为异常等临床表现。医学上又称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小儿打鼾是一种病态,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祛除致病因素,以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疾病病因:1、上气道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气道不同程度的狭窄 ①鼻腔及鼻咽部狭窄:包括慢性鼻炎(感染性、过敏性)、鼻中隔偏曲、鼻甲肿大、鼻息肉、后鼻孔闭锁及鼻腔肿物、腺样体肥大等。其中腺样体肥大是小儿最常见的阻塞性原因。②口咽部狭窄:常见的如扁桃体肥大,软腭肥厚,咽侧壁肥厚,舌根肥厚,舌根后缩等均可引起该部位的狭窄。 ③喉部:先天性喉软骨软化、喉蹼、气管闭锁等,但较为少见。 ④先天性疾病及发育畸形:如小颌畸形、颅-面畸形、舌根囊肿或异位甲状腺、鼻咽闭锁、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粘多糖病、颈椎畸形等,均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现象。 2、上气道扩张肌及张力异常 主要表现为颏舌肌、咽壁肌肉及软腭肌肉张力异常。其他如全身肌张力减低(唐氏综合征,神经肌肉疾病)等。 3、肥胖,应用镇静药物治疗,饮酒等,此外遗传因素可使小儿OSAHS的发生几率增加。临床表现:1、夜间入睡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睡眠中反复惊醒、肢体翻动等。 2、尿床、夜间多汗、睡姿异常;常爱趴着睡,严重的可以出现趴着撅起屁股头望前探着睡觉。3、白天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下降;行为改变、认知障碍等。 4、长期发作可有生长发育迟滞、高血压、心脏扩大、右心衰竭及肺心病等体征。 5、有的患儿还可以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