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股静脉穿刺导丝滞留陷窝韧带与耻骨肌之间

胡医师   重庆市中医院
肾穿刺后血肿

主诉 病史

患者,男,52岁。因“发热伴神志不清4h余”于2016年6月23日来我院就诊,初步诊断为“热射病”,因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拟行血液净化治疗,于入院后第5天在局麻下行右侧股静脉穿刺置管(型号11.5F双腔,配用导丝规格3JFM-038-60)。

查体 辅查

穿刺前检查导丝前端完整,未见断裂,术前予丙泊酚镇静、布托啡诺镇痛,患者取仰卧位,臀部稍垫高,右膝关节微屈,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触诊右股动脉搏动最明显点,并采用双指法判断右股动脉位置及走行,选择右股动脉内侧0.5 cm,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左右处作为穿刺点,穿刺顺利,回抽静脉血通畅后置入导丝,导丝进入距穿刺针尾约25 cm时有阻力感,拔出时稍用力,导丝则变为线状。反复多次尝试拔除导丝均失败。   立刻行床旁血管彩超探查结果示:右腹股沟韧带至穿刺部位处股动静脉内未见明显金属回声影,行床旁胸腹部平片提示导丝前端位于右侧股骨粗隆水平。请血管外科医师会诊后认为导丝滞留肌肉间隙可能,有急症手术探查指征,嘱停止暴力拔除导丝操作,避免损伤肌肉及血管神经。  

诊断 处理

全麻后血管外科医师沿残留体外导丝位置探查右侧腹股沟区,逐层切开皮肤、浅筋膜、阔筋膜、探查股三角发现:导丝头端位于陷窝韧带与耻骨肌之间,导丝前端打折并钩住股静脉后壁,予小心分离出导丝后见股动静脉无明显活动性出血,然后松解导丝前端周围肌肉组织,缓慢提出后见导丝前端弯曲打折,取出后予逐层缝合至皮肤并加压包扎。术中及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予改行B超引导下左侧股静脉穿刺顺利,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体温趋稳定,脏器功能恢复,顺利出院。

随访 讨论

股静脉穿刺术操作简便、血流量大,能够满足临床各种治疗的需求,适用于各种年龄。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相比,股静脉邻近没有重要脏器,穿刺置管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插管速度快、并发症少、安全系数高,初学者易掌握,因此在建立血液净化通路时经常作为首选。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起误入股动脉、局部感染、出血和血肿、导管堵塞、穿透大隐静脉根部(穿刺点过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假性静脉瘤、导管打结等并发症。   文献中有关于置管相关性并发症的个例报道,如经股静脉穿刺误入盆腔、因罕见解剖位置异常导致穿刺失败等,但在置管时导丝滞留体内的情况非常少见,临床中一旦出现以上情况轻则导致局部血管损伤、血管撕裂,重则引起血管破裂失血性休克,甚至导丝远端断裂漂移至心脏内引发心跳骤停,且及易引发医疗纠纷,对医患双方造成困扰。  

发布于 18-05-30 16:05

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