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49岁,因“关节疼痛5a,心慌、耳鸣、头晕15d,发热2d”,于2016年6月6日入院。5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多关节疼痛,当地医院按类风湿关节炎予以口服甲强龙1片/次,2次/d,之后减至半片/次,2次/d;甲氨蝶呤片3片,1次/d;叶酸2片/次,1次/d;21金维他1片/次,2次/d”,关节疼痛明显缓解。后因出现发热,遂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查体: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心率快,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腹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左下肢散在瘀斑,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病、心脏病、肝炎等病史,家族无遗传疾病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1.5×109/L,红细胞1.76×1012/L,血红蛋白58.0g/L,血小板总数56×109/L;铁蛋白517.7ng/ml;抗核抗体(IgG型)1∶320(+),荧光模型颗粒型,抗Ro52抗体强阳性(+++),抗Ro60抗体强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16.2RU/ml,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109.5U/ml,RA33抗体8.7U/ml,类风湿因子(IgM亚型)27.1U/ml;Schirmer1试验(+);C反应蛋白94.69mg/L;血沉47mm/h;降钙素原0.167ng/ml。胸部CT示:双肺炎症并左下肺膨胀不全,左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示:心动过速;腹部彩超示: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经腹子宫、双附件彩超示:宫颈纳氏囊肿,盆腔少量积液。骨髓细胞学示:①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系占86.8%,红系占3.6%,粒∶红=24.2∶1;②粒系比值增高,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细胞胞体呈圆形,核呈圆形,椭圆形,部分细胞核扭曲,胞浆量丰富,浆内充满粗大、大小不等的异常颗粒,可见Auer小体;③红系比值减低,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色素充盈尚可;④淋巴细胞比值减低;⑤全片未见巨核细胞,可见散在血小板。流式细胞免疫分型:异常早幼粒细胞占85.2%,高表达CD117、CD13、CD64、CD38、CD58、cMPO,部分表达CD123;FISH法:PML/RARa基因融合细胞占78%。
诊断结果: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②干燥综合征(sjogrensyndrome,SS);③肺部感染。给予静脉输注比阿培南针、替考拉宁针抗感染等治疗,并于2016年6月11日给予亚砷酸(10mg/次,1次/d,静脉滴注)联合维甲酸片(20mg/次,1次/d,口服)诱导治疗。化疗第2天,体温控制差,将抗感染方案调整为“替加环素针、美洛西林舒巴坦针、伏立康唑针”。诱导治疗第6天,血常规:白细胞数13.7×109/L,血红蛋白86.0g/L,血小板总数41×109/L,加用蒽环类柔红霉素(60mg,d1~3,静脉滴注)双诱导治疗,诱导治疗期间间断高热,胸部CT示双肺感染较前加重。2016年6月22日出现氧饱和下降,不能排除诱导分化综合征,应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针治疗无效,转入呼吸ICU,2016年6月24日因“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自动出院。
以上病例均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自动出院,推测其可能与以下有关:①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存在免疫功能紊乱;②长期应用激素、应用化疗药物后均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其与多种B细胞肿瘤的发生相关。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研究没有证据证明这些疾病之间有关联的机制。有报道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如皮质类固醇、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AML发生的风险。也有报道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白血病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免疫监视功能低下,肿瘤细胞逃脱自身免疫监视概率增加有关。此外,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AML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和/或环境易感性,在这种(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人群中若能确定相关且可靠的预测因子,将极大地识别处于高危的患者,但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AML的报道仍较少,两者之间的潜在机制缺乏证据。总之,风湿免疫性疾病出现血象异常时,应积极排除血液系统疾病,避免漏诊、误诊,一旦发现,应积极加强对症支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