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8岁,因“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1月余”于2016年12月5日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精神疾病史
B超检查示:双侧腋窝皮下极低回声结节,考虑肿大淋巴结
入院诊断: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性质 因患者主诉全身肿块胀痛不适、难以忍受,遂予以地佐辛5mg肌注镇痛,约40min后患者突然神志昏迷、呼之不应、大汗淋漓、HR增快,急查血糖57mmol/L,BP163/104mmHg,HR100次/分,RR24次/分,SpO2 99%,查体不合作,双侧曈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巴氏征(一),病理反射未引出,紧急予以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未改善。经神经内科会诊后,遵嘱急查头颈胸腹部CT、心肌酶谱、血生化,静脉注射纳洛酮2mg,患者意识较前恢复,无明显加重,但仍呼之不应、对刺激无反应、肌张力高,BP142/91mmHg,HR91次/分,RR24次/分,SpO2 98%。 CT检查结果示:脑萎缩,脾大,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淋巴瘤?)。生化检查结果:乳酸脱氢酶987.00U/L,肌红蛋白651.50ng/ml,超敏肌钙蛋白丁41.85pg/ml,余结果无明显异常。复查头颅MRI示:双额叶皮层下多发小缺血灶,脑萎缩。神经内科再次会诊,考虑意识障碍查因:药物中毒?继续予以纳洛酮4mg静滴、补液等对症支持处理。患者症状逐渐好转,意识清楚,能写字,但不能言语。未经特殊处理,患者于发病后约33h恢复正常
昏迷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的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往往提示脑皮质功能发生了严重障碍。临床工作中引起意识障碍的原因主要分为:1)颅内疾病:弥漫性病变、肿块性或破坏性病变;2)颅外疾病: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等。本例患者肌注地佐辛约40min后出现昏迷,综合患者病情、诊疗经过及辅助检查,推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系地佐辛所致,依据如下:1)头颅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2)患者既往体健,无其他基础疾病,发病时血糖、血生化等检查结果基本正常,硝酸甘油、地塞米松处理症状未见改善;3)有地佐辛应用史,纳洛酮处理后意识稍有好转,病程自愈,未见后遗症。 地佐辛是临床中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适用于术后痛、内脏及癌性疼痛,但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其中包括5-羟色胺(5-HT)综合征。5-HT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能危及生命的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药物使用或药物相互作用所致的神经系统5-HT功能亢进,主要表现为精神状态(包括:焦虑、谵妄、困倦、坐立不安等)、自主功能(包括:出汗、高热、高血压、心动过速、呕吐、腹泻等)和神经肌肉(包括:反射亢进、眼球阵挛、肌僵直、颤抖和巴彬斯基征等)的改变,呈自限性,处理及时一般不产生后遗症。基于对此病的认识不足,目前诊断依据主要是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药物应用史。 Dunkley等提出的血清素中毒诊断标准如下:有血清素能药物使用史以及在下列五项中至少出现一项:阵挛(自发的、可诱导的、可见的)、激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高热、心动过速等)、颤抖以及反射亢进。5-HT综合征病理生理非常复杂,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一旦怀疑为该病,应立即停药,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予以特异性的血清素受体拮抗药。所有阿片类药物都不是血清素再摄取抑制药,但这些药物可能通过下列机制作用于血清素释放器上:1)轻微的抑制血清素再摄取;2)增加突触间血清素释放,引起机体血清素水平升高。 该例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原因考虑为地佐辛引起的5-HT综合征,依据如下:(1)排除引起意识障碍的其他病因后,认为地佐辛所致中毒性脑病可能性大(如前所述)(2)病程中有精神状态、自主功能和神经肌肉的改变,未经特殊处理而痊愈,病程呈自限性,符合Dunkley等提出的血清素中毒诊断标准;(3)地佐辛是一种^受体部分激动-拮抗药、κ受体拮抗药,纳洛酮处理后症状有所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4)Liu等研究表明地佐辛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5-HT再摄取,进一步证实了地佐辛有导致5-HT综合征的潜在风险。目前国内外尚无应用地佐辛后引发5-HT综合征的报道,同时该诊断缺乏更可靠的诊断依据,且地佐辛5mg引起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实属罕见,因此仍需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