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中年男性,慢性病程; 诊断多发性骨髓瘤5年余,既往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病史; 发病时主要表现为肾功能不全、尿中泡沫增多,伴腹胀、纳差、呕吐。活动后胸闷?间断咳嗽、偶有白痰,目前疾病复发进展,此次因化疗后骨髓抑制入院。
体 征:神清神可,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辅助检查:(2017-07-22,本院)血常规:白细胞 1.02(*10^9/L),中性粒细胞 0.62(*10^9/L),淋巴细胞 0.25(*10^9/L),嗜酸性粒细胞 0.01(*10^9/L),红细胞 1.70(*10^12/L),血红蛋白 54.0(g/L),红细胞压积 16.60(%),血小板 37(*10^9/L),血小板分布宽度 18.4(fl)。(2017-06-30,本院)M蛋白鉴定:IgG 858mg/dl,血λ轻链 1600mg/dl,尿λ轻链470mg/dl,24小时尿量 2600ml。
确定诊断: 化疗后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 重度贫血 多发性骨髓瘤(轻链λ型) 多发性骨髓瘤(DS分期III期B组) 多发性骨髓瘤(ISS分期III期)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血液透析治疗 肾性贫血 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 前列腺增生 诊疗经过:入院后积极完善各项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1.14(*10^9/L),中性粒细胞% 57.9(%),淋巴细胞% 25.4(%),单核细胞% 14.9(%),中性粒细胞 0.66(*10^9/L),红细胞 1.61(*10^12/L),血红蛋白 53.0(g/L),血小板 60(*10^9/L);凝血常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0.9(秒),血浆纤维蛋白原 448.6(mg/dl);N端脑钠肽前体 >35000.00(pg/mL);生化:白蛋白32.2g/L,谷草转氨酶 10(U/L), 谷丙转氨酶 12(U/L), 尿素氮 22.27(mmol/L), 肌酐 655.7(umol/L), 钾 5.6(mmol/L),二氧化碳 26(mmol/L);Ca 1.98mmol/L,P 1.54mmol/L,Cl 97.1mmol/L,患者活动后胸闷不适明显,给予患者利尿、限水、保护心肌、升血、规律透析、抗炎等综合治疗,患者不适症状较前好转,准予出院,嘱患者下周我科继续化疗。 出院情况:患者一般情况可,偶有咳嗽,咳痰,咳白痰,无发热,活动后胸闷较前明显好转,神清,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出院医嘱:出院后规律服用药物,下周一我科继续化疗。
鉴别诊断: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多有原发疾病,如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骨髓中浆细胞<10%,且为成熟型;无骨骼损害,可伴有Ig升高,但呈多克隆性。该患者与此不符,可除外。 2、骨转移癌:可引起骨质破坏,但有原发肿瘤病灶表现,骨质破坏多见溶骨与成骨并存现象。血清、尿中无M蛋白成分,骨髓中无单克隆浆细胞增殖,而多见转移癌细胞。该患者已行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可除外。 3、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本病M成分为IgM,多>10g/L,骨髓中主要为淋巴样浆细胞。其免疫表型CD20表达较高。临床上多无骨骼损害。该患者已行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可除外。 4、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本病血清或尿液中可发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但M蛋白仅轻度升高,小于骨髓瘤诊断标准。骨髓浆细胞<10%,一般无骨质破坏等临床表现。该患者与此不符,可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