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胃重复畸形

王医师   邹城市人民医院
胃重复畸形

主诉 病史

患者信息 患者男,16岁。 临床表现 因反复中上腹隐痛半年入院。入院前半年患者无明显诱因自觉中上腹隐痛,无恶心、呕吐,无食欲变化、排便习惯改变,无发热,无肩背部放射痛,故未予重视。

查体 辅查

到我院就诊时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CT检查发现左侧肾上腺区有一类圆形囊性占位病灶,直径约5.5cm,为水样密度,囊壁薄,增强后轻度强化,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病灶略向下推移脾动、静脉,考虑囊肿。

诊断 处理

剖腹探查术中发现胃大弯侧后壁有一大小约5.5cm×5.4cm的囊肿,其表面胃浆膜层完整延续,颜色未见特殊改变,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沿囊肿基底部剖开胃浆膜层,可见囊肿位于浆膜与肌层间。遂行完整切除,切除物为一完整、独立、密闭的囊肿。残余浆肌层间断缝合后再行加强浆肌层包埋缝合。切开囊肿标本发现腔内为棕黄色黏稠样液体,外观血样、不透明、有凝块。 穿刺液体检查结果:胆汁酸41mmol/L,CA125 414u/ml,CA724 53μg/L,CEA 127μg/L,AFP 15μg/L,CA50值在正常范围。 术后病理检查:囊性病变,与正常胃腔不通,囊内黏膜尚光滑。光镜下发现囊壁一侧附胃体的腺体及平滑肌组织,囊壁内衬柱状上皮,皮下为肌层。病理检查:重复胃(先天性胃发育畸形)。 

随访 讨论

胃重复畸形又名双胃,临床上极为少见,约占整个消化道畸形的9%。本病的发病多为个别病例报道,人群发病率不详。根据现有资料统计,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略多于男性。 在大体形态上,双胃表现为形状和大小各异的囊肿,小者仅直径几厘米,大者可为整个胃重复,甚至延及食管和十二指肠。 双胃多发生在胃大弯侧近幽门部。大多数与胃腔不相通呈囊肿型,与胃有共同的壁和通管。其内层黏膜多为胃黏膜,少数为邻近消化道的黏膜。其周围可有异位的胰腺组织,有时有管道与异位的胰腺导管相通,甚至异位的胰腺导管可分别与双胃和正常的胰腺的导管相通。囊肿型的双胃由于腔内分泌液不断增加而囊肿增大,对胃产生压迫出现不完全性幽门梗阻。双胃的胃黏膜分泌胃酸可产生消化性溃疡。 大多数病人在出生后2年内出现间隙性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及未消化食物。此外,还有食欲差、上腹不适、钝痛、贫血、体重下降和营养不良等症状。如果有异位胰腺的导管与双胃相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胰腺炎,若双胃发生溃疡,此时血液可经异位胰腺的导管进入肠道,出现黑便或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腹部检查通常可在上腹部扪及囊性肿块,该肿块位置较表浅且或移动。 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显示胃大弯有压迹或有向胃腔内突出的圆形肿物致使幽门变形狭窄。极少数与胃腔相通的双胃,可见钡餐流入双胃腔内。 2.腹壁B超检查 可发现上腹部囊性肿块。经内镜超声检查诊断更加确切(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它可清晰地分辨出胃壁的各层结构及附着于胃外层的囊肿,甚至可发现双胃内的新生物。 3.胃镜检查 可发现突入胃窦或幽门的囊性肿物。此外,还可进行CT和MRI检查。对于并发胰腺炎反复发作的病人,区别有无异位的胰腺以及异位胰腺的导管与双胃是否相通,最可行的检查方法是逆行胰胆管造影。 胃重复畸形 治疗 双胃诊断明了后,应及时手术治疗。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双胃连同共用的胃壁切除,再行胃壁吻合,该方法实用可靠,并发症少。另外还可施行胃部分切除术。对于合并异位胰腺、双胃与异位胰腺导管甚至与正常胰腺导管相通的病例,应切除异位胰腺,并在近正常胰腺外切断其通道,才能防止胰腺炎的复发。

发布于 17-04-03 21:55

2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