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发热伴腹泻2天

杨医师   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结肠炎

主诉 病史

主诉:发热2天,腹泻2天。  现病史:患儿家长述患儿于2天前无明显病因及诱因出现发热,腹泻。无明显咳痰及流涕,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肠鸣音活跃,在当地门诊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效果欠佳,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急性肠炎”收入院。  患儿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饮食及睡眠欠佳,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  个人史:生于原籍,足月产,否认外地及疫区久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遗传病及传染病病史。

查体 辅查

查体:T:36.7ºC P:100次/分 R:22次/分 患儿男性,神志清,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查体欠合作。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及压痛,双侧瞳孔等大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双侧耳廓无畸形,听力正常,乳突区无压痛,鼻外形正常,通气良好,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及触觉语颤均等,叩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无心包摩擦感,心界无扩大,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叩呈鼓音,肠鸣音正常存在,腹泻,肠鸣音活跃。脊柱生理弯曲正常存在,无畸形及压痛,四肢活动自如,无红肿,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存在,肛门及外生殖器未查。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分析如图所示。

诊断 处理

诊断: 急性肠炎。 治疗:给予头孢呋辛消炎,维生素营养支持治疗,喜炎平抗病毒,以及美林口服退热,蒙脱石散止泻,妈咪爱调节肠道菌群。 

随访 讨论

急性肠炎患者多在夏秋季突然发病,并多有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有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天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大便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病人以恶心、呕吐为表现者称急性胃炎;以腹痛、腹泻为表现者常称为急性肠炎;临床上往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同时并见,故亦称急性胃肠炎。 (一)处理原则 急性胃炎的治疗,典型的急性胃炎,胃黏膜广泛充血。急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有:酒精中毒,药物,感染,等。 急性胃炎的治疗 (1)去除诱因,卧床休息,进清淡易消化食物。 (2)如找到致病菌,应按药物药敏试验用药。 (3)对症治疗。脱水病人应予补液,并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发生休克者应按休克处理。 (4)中医治疗。 (二)不同类型急性肠炎的治疗 (1)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单纯性胃炎可由化学物质、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等引起。其胃粘膜病变主要为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表面覆盖白色或黄色渗出物,可伴有点状出血和轻度糜烂,本病发病多急骤,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因感染而致病者常伴有急性肠炎而有腹泻、脐周疼痛,重者可有发热、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本病病程较短,具有自限性。其治病原则主要为祛除病因、对症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2)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常伴有出血。口服药物(如水杨酸盐制剂、保素松、消炎痛、利血平、糖皮质激素等)、酗酒及危重疾病的应激状态为其常见病因。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有呕血和黑粪;但出血量一般不大,且常呈间歇性,可自止。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治疗原则主要为积极治疗原发病,祛除致病因素,并做相应的制酸和止血处理。如果为上消化道大出血应及时给予输血、输液、积极补充血容量。 (3)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是由于吞服强碱、强酸或其它腐蚀剂而引起的胃粘膜损伤。胃部病变在轻者表现为粘膜充血、水肿、糜烂,重者可有急性溃疡、胃壁坏死甚或穿孔。本病在吞服腐蚀剂后即有口腔、咽喉部的烧灼和窒息感、舌水肿、流涎与咽下困难,并有胸骨后和上腹部剧痛,亦可有持续呃逆、呕吐、咳嗽,发热可达38℃~39℃,呼吸困难,严重者呕吐物呈血性,出现虚脱、休克甚至并发食管、胃穿孔而引起纵隔炎、腹膜炎。本病是一种严重的内科急症,必须及早积极抢救,监测生命指征,应用解毒剂,营养支持及抗生素防治感染。 (4)急性化脓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是胃壁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病变。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及大肠杆菌。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胃溃疡、胃息肉摘除以及胃手术为其诱因。本病起病急骤,临床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偶有脓性呕吐物。本病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手术,并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急性出血性肠炎如何防治: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腹痛最多见,也常可为最先发症状,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左中上腹阵发性加剧性腹痛,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而带粪质,其后逐渐转为黄水样,继之即呈血水状或赤豆汤和果酱样,甚至可呈鲜血状或暗红色血块,粪质少而具恶臭,无里急后重。出血量多少不定,轻者可仅有腹泻,或仅为粪便隐血阳性而无便血;严重者一天出血量可达数百毫升。腹泻和便血时间短者仅一到两天,长者可达一月余,且可呈间歇发作或反复多次发作。呕吐常与腹痛、腹泻同时发作。呕吐物可为黄水样、咖啡样或血水样,也可呕吐胆汁。起病后即可出现全身不适、软弱和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少数可达41℃~42℃,但发热多于 4 至7天暂退。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本病胃肠道症状虽重,但腹部体征却相对较少。腹部饱胀,有时可见肠型。脐周和上腹部可有明显压痛。早期肠鸣音可亢进,而后可减弱或消失。 本病病情轻重不一,病变仅及肠粘膜者多为轻型,病程通常为7~21天,复发者较少,而且病愈后常无后遗症。病变严重者可在起病后1~2 天内出现大量便血而致休克,或在腹痛便血后1~2天出现高热、抽搐、意识模糊和昏迷等严重中毒症状。此外,若病变侵及粘膜肌层,累及浆膜,出现较深的坏死、平滑肌断裂者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和急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急性胃炎的治疗,急性胃炎,主要通过外源及内源性刺激因素损伤胃粘膜导致急性胃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避免这两种因数的作用,必须注意饮食卫生,不得暴饮暴食、进不洁食物或酗酒、服刺激性药物。另外,对于可产生内源性刺激因素的原发病给予足够的重视,彻底治疗及清除

发布于 17-03-31 17:01

10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