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新生儿化脓性腮腺炎一例

孟医师   邹城市人民医院
腮腺炎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主诉 病史

患儿,男,因“生后呻吟、气促2 h”由当地医院转入。 系第1胎第1产,胎龄30周,因“胎膜早破27 h”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1450 g,羊水、胎盘、脐带无异常,Apgar 评分1 min 6分,5 min 8分。

查体 辅查

入院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呼吸机辅助通气、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生后48 h休克纠正,生后72 h拔管撤机。患儿生后12 h外周血CRP 4. 22 mg/L,I /T 0. 24,予氨苄青霉素抗感染治疗,血培养5 日无菌生长,临床体温稳定,精神反应可,复查外周血常规、CRP正常,停用抗生素。生后48 h开始肠内喂养,予早产儿专用医院内配方奶喂养,添加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同时部分肠道外营养,日龄25天达全胃肠内喂养。 生后34天患儿出现双眼脓性分泌物,无发热,偶有氧饱和度下降,外周血常规、CRP、PCT无异常,血培养阴性,予左氧氟沙星局部滴眼治疗,眼部脓性分泌物减少。生后46 天患儿上午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 5℃,吃奶时哭闹不安,下午发现右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表面皮肤发红,皮温高,质地较硬,触痛明显,挤压后见右侧颊黏膜腮腺导管开口处脓性分泌物流出。 腮腺B超示:左侧腮腺厚度1.4 cm,内部回声均匀,右侧腮腺厚度2.6 cm,血流丰富,内部回声不均匀,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血常规:WBC 13.48×109/L,N 73.8%,CRP4 mg/L;第3天复查血常规:WBC 19.33×109/L,N 67.6%,CRP 56.16 mg /L;肝肾功能正常; 腮腺导管开口处分泌物涂片示革兰阳性球菌;2天后眼部分泌物及腮腺导管开口处分泌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血培养阴性。

诊断 处理

予万古霉素抗感染;新鲜冰冻血浆10 ml/kg支持3次;且每间隔2 h沿腮腺导管向口腔内开口方向挤压排脓。治疗第2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第4天腮腺肿胀明显缓解,挤压腮腺导管未见脓性分泌物,吃奶无哭闹。第10天复查血常规、CRP正常,腮腺B超无异常,停万古霉素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复发。

随访 讨论

化脓性腮腺炎,又称斑点状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可发生于一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成年人及儿童发生者其转归有显著不同。这是一种源于口腔的上行性感染,通常由可累及腮腺管口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典型的感染发生于因进食少或因服用抗胆碱能类药物而口腔干燥的老年人或慢性病人,以及全麻后的病人,见有发热,寒战和单侧腮腺疼痛和肿胀;腮腺坚硬且有触痛,其上方皮肤出现红斑和水肿。压迫腮腺使脓液从腮腺管流出,涂片后往往可见成堆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一、发病机制 化脓性腮腺炎较少见。为化脓性致病菌所引起,最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数并发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如急性传染病)或大手术后的病员。 正常时,腮腺分泌大量唾液经腮腺导管排入口腔,有帮助消化及冲洗自洁作用。重病及消耗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后期或胸、腹部大手术后的病员,机体抵抗力下降,全身及口腔的免疫能力减弱,唾液分泌功能障碍,致病菌经腮腺导管逆行进入腺体而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此外,外伤或周围组织炎症的扩展,涎石、疤痕挛缩等影响唾液排除,亦可引起本病。发病急骤。多数病员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少数病员由于机体状况衰竭,上述全身反应可不明显。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发生于一侧。患侧腮腺区红肿明显,下颌后凹消失,耳垂上翘。由于腮腺包膜致密,肿胀受到约束,内部压力增高,故疼痛剧烈,触压痛明显。有程度不等的强口受限。患侧腮腺导管开口处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排出。由于筋膜分隔,脓肿常为多个、分散的小脓灶,故早期无典型的波动感。诊断时要注意和流行性腮腺炎鉴别。后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多见于小儿,有接触传染史,常为双侧性。腮腺导管开口处无脓性分泌物。白细胞总数不高,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多。二、临床表现 化脓性腮腺炎的初期症状主要为疼痛,逐渐引起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区肿大,腮腺导管口可呈现红肿,压迫肿大的腮腺区导管口可流出脓性或炎性分泌物。如不及时治疗感染,可使腺体组织坏死,扩散到整个腮腺组织并向周围组织扩散。炎症初期全身反应不明显。病情加重,可引起高烧,有时可高达40℃,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增高。全身反应主要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和病人机体的情况。 化脓性腮腺炎和流行性腮腺炎病原菌不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要予以鉴别。后者主要为儿童,有接触史,多为双侧,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不高,但在分类计数中淋巴细胞增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期血液及小便中淀粉酶增高。流行性腮腺炎一般有终身免疫力。 三、治疗 1、针对发病原因 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必要时输入复方氨基酸等以提高肌体抵抗力。 2、选用有效抗生素 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适量头孢霉素等抗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并从腮腺导管口取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3、其他保守治疗 炎症早期可用热敷、理疗、外敷如意金黄散,引用酸性饮料或口含维生素C片或口服1%毛果芸香碱3-5滴(2-3mg)恩,每天2-3次,可增加唾液分泌。温热的硼酸、碳酸氢钠溶液等消毒漱口剂也有助于炎症的控制。 4、切开引流 以发展至化脓时,必须切开引流。其特征是: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踌躇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切开引流的方法:局部侵润麻醉。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处从耳屏往下至下颌角作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液积聚于筋膜下者,即可得到引流。如无脓液溢出,可用弯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的脓腔中引流脓液。因常为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个腺小叶的脓腔。冲洗后安橡皮引流条,以后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更换引流条。 炎症初期即浆液性炎症期,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青毒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或其他广谱抗生素治疗。局部可用理疗,如超短波、红外线,或中药外敷。局部含漱,清洁口腔。并饮用酸性食物,促使分泌。如经保守治疗,炎症不能控制,患者有跳疼,局部出现可凹性水肿,或压迫腮腺组织,腮腺导管有脓液流出。应一方面将此脓液作药敏培养,另一方面则应作切开引流术。由于腮腺筋膜密,当脓肿形成时,很难扪到波动。 切开引流在局麻下进行,切口在耳屏前方或下颌角后缘,要用大号血管钳插入腮腺,要分离各个腺小叶的脓腔。切开时要避免损伤面神经。

发布于 17-03-17 10:36

31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