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患者,女,16岁,新疆阿勒泰地区塔城市高二学生。 患者自述于2013年底间断出现饭后、刷牙后感觉口腔内有条索状异物,并可在多位置反复出现,伴痒感,自认为口腔血管痉挛,未予以重视。2014年3月,患者晚饭后突觉口腔内出现条索状异物,并在口唇部移动,痒感加剧,家人协助观察到患者下唇黏膜下有白色线状物,轻触可轻微移动,遂连夜至医院就诊。
检查时见白色线状物移至右侧磨牙后方黏膜(图1),行手术摘除,取出部分白色现状物,因结构不完整,初步诊断为寄生虫样物。2d后,患者又感到口腔黏膜下虫样物移动,再次就诊,手术完整取出白色线状虫体一条(图2),标本用75%酒精固定后送至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显微镜下可见虫体头端呈钝圆锥样,虫体前部表皮有许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角质突(图3)。经专家鉴定为美丽筒线虫。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一周后复查,患者未再出现感染情况,预后良好。
经专家鉴定为美丽筒线虫。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一周后复查,患者未再出现感染情况,预后良好。 治疗 2例患者均采用槟榔-南瓜子法进行驱虫治疗。空腹嚼碎新鲜去壳南瓜子100g,口服槟榔100g煎剂200ml,0.5h后再口服甘露醇注射液100ml导泻进行驱虫。病例1驱虫治疗3h后在收集的所有粪便中检获部分孕节片,查找有完整头节。病例2治疗2h后排出一活的完整虫体,长4.14m(图2),显微镜下可见头节近方形,无顶突和小钩。2~3个月后电话随访两患者再无节片排出史,体重与精神恢复,痊愈。
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pulchurmMolin,1857)成虫寄生于羊、牛、猪、熊、猴口腔和食管粘膜或粘膜下层,偶可寄生于人体,引起人体美丽筒线虫病。美丽筒线虫生活史为间接发育型,反刍动物和人为本虫的终宿主,其中间宿主广泛,主要是粪甲虫、蜚蠊。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口腔、鼻粘膜、咽或食管等处粘膜及粘膜下层,虫卵进入消化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如被中间宿主吞食,在消化道内孵出幼虫。幼虫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形成囊状体。当终宿主吞食含囊状体的昆虫后,在终宿主胃内幼虫破囊而出,并侵入胃或十二指肠的黏膜内,逐渐向上潜行。 讨论 牛带绦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惯的地区或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四川、广西、西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其他地区多为散发。病例为湖南本地在读大学生,从未去过外地,可能系吃烤牛肉引起。但牛肉来源需进一步调查。病例系国外务工感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加,我国的寄生虫病流行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感染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呈上升趋势;境外输入型寄生虫病如疟疾、绦虫病等亦有增多,境外输入寄生虫感染时有报导,因此对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策略也应随之进行调整。肠虫清驱虫治疗牛带绦虫病,患者能排出体内大量的绦虫节片,使症状有所缓解,但易复发。目前有效治疗牛带绦虫的方法为南瓜子和槟榔,再用甘露醇或硫酸镁导泻,该法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并能进行疗效考核,值得推广。本病的诊断并不难,通过询问病史,查找孕节和虫卵即可确诊。加强食品肉类检查,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是防止牛带绦虫感染的主要措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治疗病人,管理好粪便,也是有效阻止牛带绦虫病流行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