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反复咳嗽、咯痰半年余,加重半月。 现病史:缘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咳嗽,伴咯痰,痰量多、色白质粘难咯,无恶寒发热,无鼻塞流涕,无咽痛,无盗汗,无咯血丝痰,无气促,无胸痛等症,期间患者曾多次在外院就诊,查胸片示:支气管炎;血常规示:WBC:5.81*10^9/L,N%:0.756;CRP:32.6mg/L,予对症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患者痰量较前减少,但仍有咳嗽,平素间断门诊中药调理。半个月前患者觉咳嗽症状加重,伴咯少量白色清稀痰,自觉乏力,胃纳差,便溏,日解2-3次,患者遂于今日前来我院门诊就诊,现为求进一步中西医结合治疗,由门诊拟“咳嗽咯痰查因:支气管炎?肺炎?”收入我科。此次起病以来,患者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胃纳欠佳,睡眠一般,大便烂,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有“颈部囊肿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病史,否认其他重大手术及外伤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BP:124/80mmHg,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双肺呼吸音稍粗,右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腹部软,右侧少腹部可见一斜形长约4-6cm陈旧性术后疤痕,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活跃。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双侧指鼻、轮替试验(-),脑膜刺激征(-)。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 辅助检查:入院胸片提示:拟右下肺少量炎症,建议抗议治疗后复查。
中医诊断:咳嗽(痰湿阻肺证) 西医诊断:肺部感染(右下肺) 治疗上,患者咳嗽咯痰,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滑,辨证为痰湿阻肺证,方以二陈汤加减使用,处方7剂。服用汤剂后患者咳嗽咯痰症状缓解不明显,且开始出现腹泻,日解3-5次,呈水样,胸脘痞闷,稍进食则觉腹胀。考虑患者脾胃虚弱症状明显,予调整处方用药,更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再服7剂。
随访:第二次调整用药后患者咳嗽咯痰症状明显好转,腹泻渐止,胃纳、精神好转,续服该方7剂以巩固疗效,并办理出院。1周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偶有咳嗽、咯痰,未再腹泻,胃纳正常。 讨论:患者咳嗽咯痰日久,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一开始按照痰湿阻肺辨证处方,但效果欠佳,后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效如桴鼓。患者腹泻,纳差,乏力,胸脘痞闷,为脾胃虚弱之象,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水湿代谢无常,日久致聚津成痰,阻于肺部则见咳嗽咯痰。故该病脾胃虚弱为本,痰浊阻肺为本,方以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酌加陈皮理气化痰,配合茯苓以杜生痰之源,方中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这里体现的就是中医五行学说里的“虚则补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