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女,23岁,因“面颈双上肢骶部皮疹半年”就诊,皮损无瘙痒,渐增多。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颈部及骶尾处出现米粒大小丘疹,呈淡褐色,患者未治疗。皮损逐渐增多,累及额部、下颌及双上肢。患者曾外用激素软膏,效果不佳。既往史、家族史无殊。
系统检查无特殊。 皮肤科检查:额部、下颌、颈部、双上肢及骶尾部散在米粒大小肤色及褐色丘疹,群集分布,部分丘疹表面少许痂皮,易于剥除。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毛囊角化病 治疗:维A酸软膏外用。
患者治疗1月后随访皮损稍改善,继续维A酸软膏外用。 讨论:毛囊角化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家族倾向,皮损主要分布于面部前额头皮及胸背部等皮脂腺较旺盛部位,有时亦可累及掌跖、粘膜等部位,表现为多发性针尖大小的毛囊角化性丘疹,可有油腻性、灰黑色痂皮覆盖,去除后丘疹顶端暴露出漏斗状小凹。丘疹可逐渐增大,常群集并趋向融合,形成不规则的疣状斑块。本病病理上有特征性,可见特殊形态的角化不良,形成圆体及谷粒。临床上需和脂溢性角化、扁平疣、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相鉴别,本患者皮损表现不典型,骶尾部损害注意和皮肤淀粉样变及神经性皮炎相鉴别。本病治疗无特效方法,可外用维A酸软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