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痛性眼肌麻痹一例

夏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
痛性眼肌麻痹 肌麻痹 共济失调

主诉 病史

患者,男,55岁,主因头痛伴视物成双7天,进行性加重1天就诊我院。7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右侧眼眶部持续性跳痛,伴视物成双,疼痛部位固定,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难以入眠,严重影响生活。无发热、关节痛及其他不适。

查体 辅查

查体:体温36.8℃,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7 mmHg,神志清楚,急性面容,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右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右侧眼睑下垂,右侧眼球稍突出,右眼内收不能,右眼向下、上运动不完全,右眼外展尚可,可见复视,眼震未引出。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深浅感觉及共济运动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LXCT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生化全套未见明显异常。腰椎穿刺脑脊液示:脑脊液呈淡黄色,脑脊液压力180mmH2O,脑脊液生化提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A 8.0 mg/L。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示:蛋白定性60.8 mg/L。脑脊液副肿瘤标记物示:Yo抗体弱阳性,抗PNMA2弱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 示:海绵窦、岩上窦稍增宽。头颅MRA示:未见明显动脉瘤;

诊断 处理

诊断治疗:患者入院初考虑痛性眼肌麻痹?脑动脉瘤?副肿瘤综合征?Miller -Fisher综合征,头颅MRA结果基本排除动脉瘤,而患者无发热、体重下降等其他不适,副肿瘤综合征可能性小。Miller-Fisher综合征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为特征,故可排除。最后诊断为痛性眼肌麻痹。治疗上给予地塞米松15mg冲击治疗,10d后逐渐减量。同时给予营养神经、护胃、补钙等对症治疗。

随访 讨论

患者住院治疗15天后,右侧眼睑下垂明显好转,右眼内收、向上、向下运动较前明显好转。1月后,患者右眼运动灵活,无眼睑下垂,复视基本消失。 痛性眼肌麻痹,又名Tolosa Hunt综合征,于1954-1961年由Tolosa和Hunt首先报道,目前广泛认为是非特异性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引起的病理改变,本病对免疫抑制剂类固醇治疗效果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①眼肌麻痹伴有顽固性眶区剧痛,并放射至颞部及前额部;②病变常累及第3、4、6脑神经,第5脑神经第1、2支及视神经,因此该病除眼肌麻痹症状外,常伴有角膜反射迟钝及前额部感觉过敏或迟钝;③症状可持续数日或数周,可自行缓解,少数遗留部分神经麻痹;④发作时间间隔不等,可为数月或数年;⑤全身、脑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所见,除海绵窦、眶上裂区外,全身无异常表现;⑥皮质类固醇激素疗效明显;⑦MRI表现为眶上裂区斑片状或小结节状异常信号,患者海绵窦增大、增宽,眶上裂及海绵窦邻近的颞叶脑膜局限性受累。因此,在确诊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后,需早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发布于 15-08-25 12:26

23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