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38岁。活动后胸闷、心悸3个月。1992年曾因巨大先天性冠状动脉瘤右心房瘘行痿结扎、冠状动脉瘤大部切除术。
血压140/90 mrnHg(1 mmHg=0.133kPa),脉搏84次/min。胸部正中可见手术瘢痕。经胸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6.3 cm,右心房(RA)明显增大,上下径10.0 cm,左右径5.8 cm;升主动脉内径3.3 cm;主动脉窦部增宽至5.5cm,右冠窦瘤样扩张,长约13.4 crn,宽约7.5 cm,上下径6.2 cm,内见不均匀回声,右窦瘤向右前方凸出将RA推向右后方。64排增强CT(CTA)示右冠状动脉(RCA)未确切显示,主动脉右旁12.8 cm×10.8 cm×8.4 cm巨大团状影,近主动脉根部见椭圆形造影剂充盈区与主动脉右冠窦相连,RA向右后下方受压移位。心电图示房颤心律。
术中见心包广泛粘连,心脏右侧被巨大瘤体占据,假性动脉瘤体近椭圆形,长径约15 cm,横径约9cm,质硬,将RA推向后下方。切除膨大破坏的右冠窦,取一段直径2.8 cm人工血管采用David I型术式重建右冠窦,剪除约2/3游离的窦瘤,其余1/3窦瘤由于与心脏紧密附着予保留,并用保留瘤壁包裹人工血管片。主动脉阻断58 min,并行循环29 min顺利停止CPB。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窦形态正常,AV启闭正常、无明显反流。
术后10天病人出院。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示AV无反流,主动脉窦成形后恢复正常形状;复查胸部CT主动脉窦结构正常。随访4个月,病人恢复良好,已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