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8岁。因"发现双眼睑浮肿"至当地医院就诊。尿常规示蛋白质+++。血总蛋白49.8 g/L,白蛋白20.1 g/L,胆固醇11.7 mmol/L,三酰甘油2.62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3.675 g。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以口服泼尼松60 mg/d,1周后尿蛋白转阴出院。泼尼松服用1 个月后减量至隔日40 mg。5 d 后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复查尿常规蛋白质++,再次将泼尼松加至45 mg/d效果不佳,拟诊“肾病综合征”收入我院。
查体:心肺腹无特殊。 辅查:血常规中血红蛋白143 g/L,血小板233×109/L,红细胞4.65×1012/L,白细胞10.6×109/L。尿常规示蛋白质++++,隐血阴性。凝血常规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3.2s,抗凝血酶III93.1%,D-二聚体0.21mg/L,纤维蛋白原344 mg/dl,凝血酶原时间9.9 s。血生化:总蛋白56.9 g/L,白蛋白39.5 g/L,胆固醇9.30 mmol/L,三酰甘油1.62 mmol/L,肌酐45 μmol/L,钙2.1 mmol/L,钠143 mmol/L,钾4.1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5.01 g。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27·3 U/(g˖cr),尿视黄醇结合蛋白0.1 mg/L。尿沉渣红细胞计数1万/ml。尿补体C3为2 mg/L,尿α2-巨球蛋白5.12mg/L。超声检查示脂肪肝。双肾声像图未见异常。
处理:入院第2天将泼尼松恢复至足量20 mg,3次/d,并予儿肾康、黄葵保肾降蛋白治疗。因患儿有高胆固醇血症,加服辛伐他汀片20 mg,1次/晚。因患儿尿蛋白持续不能缓解,入院2周后予以甲基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注射剂500 mg/d,静滴。当日下午开始患儿出现恶心呕吐,晚间症状加重。查血液生化:钠121 mmol/L,钙2.0 mmol/L,钾5.0 mmol/L,葡萄糖9.2 mmol/L,总二氧化碳28 mmol/L,肌酐54 μmol/L。予以3%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 次日上午,患儿呕吐1次后突然出现牙关紧闭、双手握拳、全身冷汗,无皮肤紫绀,约持续2 min后苏醒,当时测血压120/96 mmHg,SpO298%,末梢血糖9.6mmol/L,病理反射阴性。急诊复测电解质提示:钠123 mmol/L,钙2.0 mmol/L,钾4.5 mmol/L,葡萄糖9.9 mmol/L,总二氧化碳27 mmol/L。考虑低钠性脑水肿导致惊厥,予以20%甘露醇100 ml静推脱水,并继续予以3%氯化钠溶液静滴补钠纠正低钠血症。予足量甲泼尼龙(48mg/d)静滴,患儿血钠维持在125 mol/L左右,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予以静脉补液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支持治疗,患儿食欲逐渐恢复,尿量正常。 2 d后患儿病情逐渐稳定,查头颅核磁共振(MRI)及脑血管成像(MRV),示上矢状窦、双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图A~C)。随即开始肝素化抗凝治疗,肝素钠注射剂500 U/h,24 h静脉注射,治疗期间每日监测凝血功能。 1周后患儿出现双眼复视症状,检查发现患儿左眼外展受限,后将肝素钠加量至600 U/h,并予以甲钴胺片、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口服治疗,但症状未见缓解,左眼视力持续下降。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有左眼外展神经麻痹,继续溶栓、抗凝及营养神经治疗。因APTT始终未达治疗标准(80~120 s)渐将肝素钠加至900 U/h。复查APTT 47.9 s。 抗凝治疗2周后查头颅MRV示:上矢状窦、窦汇、双侧横窦及乙状窦多发血栓形成(D~F),诊断为CVST形成。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提示双侧视觉通路均明显受累。因患儿肝素钠已用至最大剂量,颅内静脉血栓仍未见好转,并且双眼视力严重减退,左眼外展受限,光感消失,对光反射迟钝,考虑有血栓导致视神经受损。开始静脉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首剂量2 000 U/kg,15 min内静脉注射完毕,后予以2 000 U/(kg·d),24 h持续静脉泵入溶栓治疗。并加用复方樟柳碱注射剂0.2 mg,双侧颞浅动脉注射扩张眼周血管改善循环;神经生长因子20 μg/d肌注;甲钴胺注射剂0.5 mg/d静推营养神经治疗,联合高压氧康复治疗。经上述联合治疗30 d后,患儿双眼对光反射及眼球转动恢复正常,光感有所恢复,并可分辨5 m以内物体,复查头颅MRV示颅内静脉未见明显充盈缺损,静脉栓塞已完全溶解。
讨论:广泛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特殊类型脑血管疾病。儿童CVST的发病率较低,约为每年十万分之0.67个 儿童,超过40%的儿童CSVT发生在新生儿期,发病率每年十万分之2.6个新生儿。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复视、癫发作、精神状态改变、颅神经麻痹、视乳头水肿等,无明显特异性,因而容易误诊。CVST患儿的预后相差较大,新生儿的病死率较高(8%~12%),长期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癫症、认知功能障碍、发育和(或)语音延迟以及视力损害。后期的康复治疗很关键,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如眼科及神经内科。本例患儿并发双眼视力失明,在国内尚未见如此严重并发症的报道。早期按照国际标准化方案肝素抗凝治疗效果不佳,随后予以尿激酶溶栓治疗1个月,复查MRV提示血管完全再通,后期予以改善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等康复治疗,症状明显改善。 doi:10.3969 / j.issn.1000-3606.2014.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