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性,7岁8个月,因“幼儿园体检发现双眼视力下降3月余”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右眼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左眼视力差原因待查”。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之后改用泼尼松龙口服。行TROCH检查:CMV-IgG(+)、HSVl-Ig(+)、HSVI-IgM(+)、HSV2-IgM (+)、RV-IgG l14.66 U/ml。加用阿糖腺苷静脉输液,给予右眼眼底激光治疗。患儿病情恶化,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下降至0.1,2013年12月17日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院门诊就诊。进一步询问病史,患儿2年半前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规律化疗12次,目前症状已完全缓解,现处于维持治疗期。
眼科检查:右眼无光感,左眼O.1。双眼角膜后尘状KP(+),房水闪光(+),右眼浮游体(+),左眼浮游体(++)。右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应灵敏。双眼散瞳查眼底:双眼晶状体后囊中央小片混浊。双眼玻璃体尘埃样混浊。右眼视乳头苍白,左眼视乳头浅淡,双眼视网膜动静脉管径纤细,其周围白鞘呈霜枝样,眼底散在黄白色病变区,累及黄斑区,右眼较左眼多(图1)。FFA检查结果显示:左眼视网膜动脉荧光充盈时为10.70 S,可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动静脉管壁节段状荧光素渗漏,晚期着染,其周围微血管瘤及毛细血管扩张,黄斑区周围动静脉血管远端荧光素充盈迟缓,可见视网膜静脉侧支循环,黄斑区高低荧光并存,造影过程中出现荧光素渗漏、融合。右眼视网膜动静脉血管纤细,晚期节段状管壁荧光着染,视乳头高荧光,整个眼底呈现斑驳状,高低荧光并存,造影期过程中出现荧光素渗漏、融合,黄斑区拱环结构破坏,多支血管长入(图2)。OCT显示右眼玻璃体混浊、后脱离,黄斑区神经上皮变薄,鼻侧神经上皮层水肿,左眼黄斑水肿,视网膜内层部分溶解。
诊断:双眼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双眼并发性白内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期)。为进一步治疗收入院。住院期间给予阿昔洛韦口服125 mg,每日5次。l%醋酸泼尼松龙眼液滴双眼,1次/h,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滴双眼,2次/d,0.3%妥布霉素眼液滴双眼,4次/d。2013年12月23日全身麻醉下左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200 ug,右眼后玻璃体切除取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200ug,取玻璃体标本行TORCH检查,结果:CMV-IgG阳性。术后第5天患儿自觉左眼视力提高,检查发现前节炎性反应明显减轻,左眼视网膜血管白鞘部分消退,右眼无明显变化。2013年12月30日表面麻醉下再次行双眼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200 ug,术后左眼视力提高至0.12,眼底黄白色病变区明显缩小,右眼无明显变化。2014年1月6日行第3次双眼更昔洛韦200峭玻璃体注药,术后第3天左眼视力提高至0.15,右眼视网膜黄白色病变区较前明显消退,左眼视网膜血管霜枝样白鞘大部分消退,黄斑区黄白色病变较前缩小。OCT示双眼黄斑水肿消退,视网膜萎缩、变薄(图3)。
2014年3月4日门诊复查,视力:右眼鼻侧光感,左眼矫正视力为0.25。双眼散大瞳孔查视力:右眼鼻侧光感,左眼矫正视力为0.25。双眼散大瞳孔查眼底:左眼视网膜血管霜样树枝状白鞘基本消退,黄斑区黄白色病变较前明显缩小。右眼视网膜病变区较前明显减少(图4)。 霜样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血管病变,眼底表现为广泛性的视网膜血管白鞘,呈霜样树枝状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