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
未来医生与三甲医院真人医生诊断一致性96%
产品及业务
未来医生
AI+真人医生,寻医问诊更高效
了解更多
未来医生工作室
得心应手
了解更多
AI医疗应用平台
从经验医疗跨越到AI智能医疗
了解更多
保险行业解决方案
小病无忧,重疾保障
了解更多
线下医疗机构
全生命周期高品质医疗服务
了解更多
行业领先的大规模AI医疗临床应用实验
22
学科
22
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委员PI
10W+
样本量
12个月
实验周期
实验机构
实验场景
辅助诊断
辅助治疗方案
多学科会诊
诊后随访
疗效评估
多级预防
用药监测
院前急救
技术先进性体现在快慢技术的有效融合
及人类完整思维模式的有效模拟
国际领先的可以胜任全流程疾病诊疗的医疗大模型
预防
诊断
治疗
康复
患者
智能客服
智能分导诊
智能问诊
报告解读
用药指导
家医签约
诊后疾病
AI随访
健康问诊
健康宣教
医生
用医助手
AI医生
个性宣教
临床决策
各科诊断
用药建议
处方审核
AI病例质控
科研
慢病管理
管理
病例质量
医保费用
医务管理
医保管理
专家共研团队
目前已囊括中华医学会30个学科分会29名主委,辐射数百位位三甲科主任,吸引千余位年轻主治医生,并持续加码,加速医生入驻和储备。

心血管科

王建安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肿瘤科

徐惠绵 教授

国家卫健委肿瘤学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

眼科

王宁利 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生殖科

孙莹璞 教授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

全科

姜礼红 教授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委员

耳鼻喉科

程雷 教授

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

综合科

丛明华 教授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第五届)副秘书长兼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科

潘志刚 教授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全科

方力争 教授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放疗

刘士新 教授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眼科

孙兴怀 教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候任主任委员

神经科

崔丽英 教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第七届主任委员

泌尿科

刘明 教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

骨科

蒋协远 教授

骨科医学中心主任

男科

商学军 教授

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

泌尿科

周利群 教授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

神经科

曾进胜 教授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届候任主任委员

儿科

戴耀华 教授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主任

肾脏病

蔡广研 教授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免疫/ 内科/老年科

黄慈波 教授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消化科

金震东 教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风湿免疫科

曾小峰 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及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

放射科影像诊断

冯晓源 教授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三届主任委员

口腔科

唐志辉 教授

科技部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

感染性疾病

王贵强 教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神经科

李新钢 教授

山东大学脑与类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感染性疾病

赵鸿 教授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二届常务委员、副秘书长

妇科

孔北华 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

皮肤科

高兴华 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NEXT >
< PREV
客户与伙伴
医联动态
查看更多 >
医联集团亮相2025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AI赋能基层医疗与医养融合新生态
2025年4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盛大举行。本届健博会以“AI赋能 健康生活”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企业、专家学者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基层医疗与智慧医养领域的领军企业,医联集团受邀参会,并在同期举办的“2025长寿时代论坛”上分享了AI技术如何重塑医疗生态、提升基层服务效率的实践经验,引发行业高度关注。AI+基层医疗:打造“双提升”新模式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社康中心/站的贡献举足轻重,机构数量仅占比3.6%门诊量占比却高达21.2%,成为基层医疗服务的中流砥柱,更是城市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的最重要守门人。基层医疗是国家医疗体系的关键一环,承担着为广大民众提供基础性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然而,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高水平医生供给不足,目前基层医疗依然面临着诊断范围有限,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等“老大难”问题。作为国内医疗大模型技术的领军者,医联集团的MedGPT医疗人工智能模型,在深厚的技术积淀之上,历经了大规模、高精度的专业医疗知识训练,处理了数以亿计的医学相关数据。拥有近3000种疾病的首诊能力,覆盖80%以上的成年人疾病和90%以上的0-12岁儿科疾病。为基层医疗机构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AI技术在医生诊疗过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辅助诊断(CDSS)环节,已经展现出巨大的价值。传统的知识图谱式CDSS需要医生手动操作,而AI赋能下的CDSS则实现了完全自动化,能够快速生成诊断建议,医生只需确认结果即可。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诊断的精准性,还显著缩短了诊疗时间,为基层医生减轻了负担。此外,医联集团还为医生打造了智能化的知识库工具。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往往难以记住所有药品说明和诊疗规范的细节,而医联的AI-copilot能够快速查询相关信息,并内嵌到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成为医生的专业助手。通过AI医生与真人医生的协同工作,医联正在构建一种全新的诊疗模式,既提升了医疗效率,也增强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感。在患者服务层面,医联集团利用AI智能体技术赋能企业微信,通过大模型智能体+真人医生结合的方式实现自动化回复,让患者在需要时能得到即时响应,为患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咨询服务。无论是流感预防、疫苗接种等常见健康问题,还是社康机构的医生上班时间、预约挂号流程等具体信息,患者都能得到 AI 的秒级回复。这种即时互动不仅增强了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还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以往患者在咨询健康问题时,常常面临等待时间长、咨询渠道不畅通等问题,而现在通过 AI 技术,患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专业的健康建议,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医联集团基层医疗中心总经理李东伟在圆桌论坛上发言慢病管理与医养融合:AI驱动的健康老龄化实践在医防融合领域,慢病管理是重中之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慢性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传统医疗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医联集团通过建立多维度动态健康档案,整合 HIS 系统临床数据、居家监测设备 IOT 数据以及 AI 日常咨询数据,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健康管理方案。AI 技术的精准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早期发现疾病风险,及时进行干预,实现 “治未病” 的目标。以龙岗区的试点为例,医联集团通过 AI 家庭医生智能体服务居民,针对慢病患者提供 7×24 小时、秒级回复的个性化管理计划。基于诊疗病例、智能硬件监测数据以及日常问询,为患者建立多维度动态化标签,精准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制定最适合患者的健康管理方案,有效控制慢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医养融合方面,医联集团积极探索 AI 智慧家庭病床服务,为家庭养老模式注入新活力。与传统智慧病床仅能监测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不同,医联的 AI 智慧家庭病床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加工,综合所有数据分析给出医疗诊断或健康建议,实现对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闭环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随时对老人的健康和风险进行评估,还能根据个性化需求推荐靠谱的康养服务,整合就近社区的医疗、养老、中医馆等资源,形成闭环服务链,满足居民个性化养老和医疗需求,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长寿时代与AI:医养结合的未来畅想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AI 技术在医疗与养老领域的应用前景极为广阔。医联集团凭借其在 AI 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和持续投入,已经在基层医疗和医养融合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医联集团将继续深耕这一领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将更多先进的 AI 技术融入日常医疗服务,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医防融合和医养融合的深度发展。医联集团在 2025 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充分展示了其 AI 能力优势,为医疗和养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在 AI 技术的赋能下,医联集团正引领行业走向更加高效、智能、人性化的健康新时代,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贡献重要力量,也为全球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相信在未来,医联集团将凭借其强大的 AI 实力,不断开拓创新,在医疗养老领域创造更多的价值,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2025/04/09
医联亮相2025腾讯云上海峰会,共绘智慧医疗新图景
3月19日,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海峰会盛大开幕。本次大会以“智启新机 云驱增长”为主题,汇聚上海多家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共议AI驱动下的产业增长新突破。作为中国医疗AI领域的领军企业,医联受邀参加大会,与腾讯云在峰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受邀于下午的AI产业应用分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分享其在大模型技术落地医疗场景中的突破性实践,特别是如何通过创新技术解决行业核心痛点——模型幻觉问题。此次合作标志着双方在医疗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也为AI技术赋能医疗服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树立了标杆。01腾讯云AI战略升级,医联成为医疗领域关键伙伴本次大会上,腾讯系统阐释了AI战略思考。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用户需求是腾讯大模型的出发点,腾讯将以“核心技术自研+积极拥抱开源”的多模型策略,打造“好用的AI”,把前沿AI技术转化成有实效、有温度、可进化的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大众美好生活,推动实体产业创新突破。作为腾讯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医联的AI技术实力与行业积淀备受关注。围绕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管理模式,医联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可及的优质医疗服务,打造线上线下的完整医疗服务闭环,努力实现“让全人类健康寿命延长一年”的使命。据悉,此次战略签约,双方将围绕算力保障、工程化工具、合规框架等层面进行深度合作。未来,医联将携手腾讯云针对面向医生与患者的To C端业务和面向医院以及医疗行业相关企业的To B业务进行数智能力提升,打造国际领先、安全可信的医疗行业AI科技品牌。02破解模型幻觉,医联给出“技术+机制”双路径下午的AI应用分论坛聚焦“行业大模型的挑战与突破”,医联副总裁龙武发表了题为《医联的大模型落地实践:助力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可及》的演讲。作为拥有11年互联网医疗经验的技术专家,龙武从医联MedGPT的实战经验出发,系统阐述了医疗大模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设计对抗幻觉问题。进入2025年,伴随着Deepseek大模型火爆“出圈”的同时,“模型幻觉”的出现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而医疗领域的特殊性,使模型幻觉可能导致误诊漏诊,甚至威胁患者生命,从而对AI技术提出严苛要求,即:医疗AI必须同时具备技术先进性与临床可靠性。作为AI医疗的领军企业,医联的解决方案正是对这一要求的精准响应。医联自主研发的医疗垂直大模型MedGPT,通过快慢双系统设计,模拟医学专家“直觉+分析”双维思维,并结合RAG检索与知识图谱,有效的解决了大模型“幻觉”问题。通过MedGPT医疗大模型、智能诊疗系统及互联网医院平台,医联将顶尖医疗资源“数字化复制”,赋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健康服务赋能,支持27个专科的智能问诊、病历生成、随访管理等服务。在医联的实践中,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在接入医联AI预问诊服务后4个月,服务超12万人次,患者候诊时间缩短40%,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引入AI智能病历服务后,病历书写效率提升70%,医生日均接诊量增加25%。南充市中心医院通过智能随访系统,慢病患者复诊率提高35%,医疗风险投诉下降60%。正如龙武所言:“医疗AI的终极目标不是替代医生,而是让优质医疗资源无限可及。这条路的关键,在于每一步都走得稳、走得准。”在技术与伦理的平衡中,医联正与合作伙伴共同书写医疗AI的“可信未来”。
2025/03/20
以科技重塑未来医疗:医联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助力健康中国2030
一场关于“未来医疗”的深度对话“未来我们会怎么看病?”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日报《多模态访谈·新生活答案》栏目将这一议题推向公众视野。节目中,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与医联集团院端商业化负责人张磊展开对话,探讨医疗资源下沉与AI技术赋能的实践路径。这场讨论不仅呼应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健康优先发展”的核心战略,更揭示了医联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如何以技术创新打破地域壁垒,让“家门口看名医”从愿景走向现实。两会政策定调:医疗资源均衡化与智慧化双轨并行两会期间,医疗AI与智慧医院建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要求构建“50-100公里就医圈”,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全面落地。这一目标直击我国医疗体系长期存在的痛点——优质资源过度集中、基层服务能力不足、患者跨区域就医成本高昂。对于这样的行业痛点,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刘连新直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将重塑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树波在访谈中强调:“基层医疗改革的关键在于资源均衡化,而技术创新是打破地域限制的核心动力。”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王昕进一步指出:“医联体资源流通的核心在于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需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上下级医院的无缝协作。”不难发现,代表委员们的观点们,不约而同的指向了同一个共识:即通过“AI+医疗”的创新模式,推动分级诊疗落地,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那么,AI医疗在这一轮技术革命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呢?AI医疗的核心价值:赋能医院、医生与患者AI技术正重塑医院运营模式,赋能医院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跃迁。医院通过AI自动化流程优化管理,可以大幅降低行政成本。在引入DeepSeek大模型后,医院可实现与HIS、EMR系统的无缝对接,构建覆盖诊疗全流程的智能网络,病历质控、行政流程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在医院的具体实践中,南充市中心医院通过引入医联AI智能随访系统对原互联网医院进行升级,慢病患者复诊率提高35%,医疗风险投诉下降60%,提质增效效果显著。AI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释放医生的创造力,赋能医生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价值创造型”转型。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引入医联AI智能病历服务后,病历书写效率提升70%,医生日均接诊量增加25%。而AI分身技术,则允许医生自定义智能助手,通过深度学习提升诊疗精度,将问诊效率提升300%,使其专注于疑难重症救治。同时,通过AI训练专科诊疗模型,可以实现经验数字化传承,学生可快速学习名医思维,提升科研效率。AI技术正在重构患者体验,实现患者从“被动治疗”到“主动健康”升级。AI通过提供智能客服、导诊、预问诊等服务,消除患者就医焦虑及疑问,减轻患者负担、优化就医体验。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在接入医联AI预问诊服务后4个月,服务超12万人次,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缩短40%,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全国政协委员、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傅小云指出:“数字化是打通城乡医疗壁垒的新桥梁。”如今,在技术的赋能之下,AI打破地域限制,解决资源不均已不再是一种奢求。医联智慧医院解决方案:技术突破与场景落地的双重革命作为AI医疗的领军企业,医联始终致力于严肃医疗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自主研发的医疗垂直大模型MedGPT,融合了150万医生诊疗经验、2000万患者数据及权威医学知识库,提供从预防、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流程健康服务赋能。支持27个专科的智能问诊、病历生成、随访管理等服务。具备“有目标的循证问诊、多模态感知、长周期记忆”等核心能力。模型能够模拟医学专家“直觉+分析”双维思维,并结合RAG检索与知识图谱,有效的解决了大模型“幻觉”问题。在政策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医疗正迎来智慧化转型的历史性机遇。医联智慧医院解决方案,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更是对“优质医疗资源人人可及”这一民生诉求的积极响应。正如全国人大代表陈树波所言:“让技术回归医疗本质,让普惠成为创新底色。”未来,医联将继续以“为治愈而生”为使命,携手行业伙伴,共同书写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25/03/11
投资机构
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

2014-2024 医联


蜀ICP备140218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川)-经营性-2021-0058
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桐西路远洋光华国际大厦AB座22层


用户服务产品
未来医生小程序
患者快速就诊,免除排队等候
未来医生服务号
提供专家问诊在线购药及健康管理服务
医生使用产品
未来医生工作室
提升医生诊疗与学术研究10X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