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应用

儿童孢子丝菌病一例

孟医师   邹城市人民医院
孢子丝菌病

主诉 病史

患儿,女,9岁,因左侧眉梢部出现丘疹,渐增至蚕豆大小的结节3个月就诊。 患儿既往体健,无明显外伤史及接触宠物史.亦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疖肿,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和红霉素治疗无效。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眉梢部有一约2cm×3cm大小暗红色斑块,中央凹陷、结痂,触之较硬,压痛明显,近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皮损经皮肤科真菌室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根据临床表现及真菌培养结果,诊断为固定型孢子丝菌病。 给予局部对症处理,外涂碘伏,口服伊曲康唑100mg,1次/d,10%碘化钾5 ml,3次/d。治疗1个月后皮损缩小,色斑变淡,表面痂皮全部脱落。 嘱患者定期来我科复诊,继续治疗2个月。 讨论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可致化脓、溃烂及渗出。有时尚可波及各脏器。此菌为一种土壤、木材及植物上的腐生菌,当人皮肤有轻微外伤时接触此菌易被感染,潜伏期1—4周或数月。临床上分为固定型、淋巴管型、皮肤黏膜型和播散型。本病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文献报道较多悼,但发生于儿童眉梢部者较少见。王劲风等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皮损发生在面部的患儿发病前多无外伤史,认为空气可能作为孢子丝菌的传媒忙。本病常被误诊为疖肿、蜂窝织炎、脓疱疮、化脓性肉芽肿、皮肤结核以及鳞状细胞癌。本例患者发病前无外伤史,曾被误诊为疖肿。所以在临床上遇到无痛、发痒的皮肤结节,破溃流脓或形成脓肿,应用抗生素效果不好(尤其是来自农村的患者),应考虑孢子丝菌病的可能,应及时做真菌培养。

发布于 17-05-17 21:34

17 个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