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或打开 医联APP 查看完整评论
立即下载
打开APP
患者,男,系“左面部肿痛2周余”入院。患者2周前左下后牙疼痛,4天后左面部肿胀,于当地医院行输液消炎治疗1周,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停止治疗,3天后左面部再次出现肿痛并逐渐加重,伴呼吸急促发热半天,急诊我科。拟“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收治。
左侧咬肌区及双侧颌下颈部弥漫性肿胀,表面皮肤发红,皮温高肿胀处质地较硬,无波动感,触痛明显。36龋坏,有叩痛。舌体轻度抬高。体温37.5℃。白细胞偏高。
诊断:颈部多间隙感染 治疗:吸氧;局部穿刺出脓液,局麻下又颈部切开引流;加强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 一周后面颈部肿胀消退,无发热,复查白细胞正常。
患者一周后切口痊愈出院。 讨论: 面部多间隙感染通常包括颌下间隙,舌下间隙及咬肌间隙等。腐败坏死性病原菌引起的蜂窝织炎,软组织的副性水肿非常广泛,范围上至面颊部,下至颈部锁骨水平。